[转载] 成年人和父母的关系,做好三件事就够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重阳节,你回家看望父母长辈了吗?或者你们通过电话问候了吗?
  你会不会有这种感觉,现在跟父母的沟通,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和流程,连问候也显得流于表面。
  我们不知道父母喜欢什么,他们又有那么多根深蒂固的习惯,我们想改变也改变不了,于是,一次次的沟通最终都陷入僵局。
   D529626C6EBF4C30361150D512F518FCEB4255D8_size104_w1000_h594.jpeg
  -
  有那么多人苦于和父母的关系,不被父母理解、包容、接纳,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反而把关系越搞越僵。
  其实,和父母相处、改善和父母的关系,做好三件事就行了。
  01.
  不要试图改变父母
  朋友欣欣说,她的父母都很不“听话”
  身体不好,高血压还经常打牌,一坐就是一天;
  给他们钱不知道花,总是吃剩菜,捡些瓶瓶罐罐回家;
  带他们逛街,什么都嫌贵,什么都不买;
  帮他们报旅行团,还嫌她浪费钱败家……
  说起父母让人多不省心,她能说上三天三夜。
  “他们年轻时吃了太多苦,我现在只想让他们有一个舒服的晚年,他们就是不听。我一天天还吃力不讨好,受一肚子气。
   4519FDAA454127D6E137197BE289540DFCCDFCF9_size59_w1080_h608.jpeg
  -
  过去有句话叫“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反过来也一样,天下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到了父母的暮年,还是无法用对的方式爱他们呢?
  其实首要原因,来自于一个心理名词的演化——“反哺”。所谓反哺,就是孩子长大以后,回过头来哺育和照顾自己的父母。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孩子会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教导父母如何生活,就像父母当年把他们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一样。
  奈何父母几十年来早就养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改变起来都很艰难。
  于是,一场场由爱而起的冲突就发生了。
  比如我以前回老家的时候,看着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父亲抽烟,就会紧张又生气。
  每当父亲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我就会怼他:“那你还抽不抽烟?让你把烟戒了你又不听,”他就不说话了。
  后来我发现,每次我回去,都会因为唠叨父亲抽烟的习惯而闹得不愉快,也没能让父亲听我的话戒烟。
   001BBCAEA07ABA45E603D5FF428CC69B780E0627_size57_w1080_h608.jpeg
  -
  于是今年暑假回去的时候,我就给父亲带了一条好烟,并且告诉他,要是觉得烦了,还是可以抽一点,但还是要少抽,我也只是关心他的身体。
  后来母亲说,其实现在父亲已经很自律了,抽烟比过去少了很多,上次我回家没有再为这件事坚持之后,他的情绪也好了不少。
  我母亲亦是如此,她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身体比较胖,所以每当吃饭时,我们就会念叨她少吃肉多吃蔬菜等等。
  有一次把她说得很生气,说自己活了一大把年纪,吃什么还要被限制吗?
  我突然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父母为了让我长高强迫我多吃饭的场景,同样的很痛苦。
  于是后来我和母亲说: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胃口好也是一种福气。
  所以,尊重差异才能换来理解,接纳他们过往的习惯,再去付出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会顺畅很多。
  02.
  不要过分操心父母生活
  有心理学家说,有一个情绪严重妨碍了亲子之间爱的流动,这个情绪就是担心
  因为一旦有了担心,就忍不住去干涉和控制,希望对方听自己的,而对方若是不服从,双方就会彼此排斥,产生冲突。
   2039B88A6E3F79C10D2EB692B2EE0F8A80BD6525_size60_w1080_h613.jpeg
  -
  在过去,我们就经常和父母陷入这样的权利争夺,父母打着爱的名义,事事替我们做主,我们却觉得权利和自由都被剥夺,非常反感。
  而当父母老了以后,我们却也因为担心父母的生活,而忍不住对他们有诸多干涉。
  比如有个朋友说,时常在电话里听妈妈抱怨退休后生活无聊,她就自作主张给妈妈报了个国外的旅行团,一去就是半个月。
  结果妈妈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在路上不仅遇到了小偷,还水土不服,回来后告诉女儿不要操心自己的生活了,以后她还是安心待在家里吧。
  她为了妈妈生活得更好,花一大笔钱给她置办各种东西,结果她看不上就算了,还数落她浪费钱。钱也花了,还要被骂。
  有个网友说,父亲查出了脂肪肝,他立即买了个高档跑步机寄到家里,要求父亲每天跑步,并且发视频给他看,父亲恼怒不从,他觉得父亲冥顽不灵。
   9EF3613BF17A936C22429C48EB316EBD8450EB3A_size60_w1080_h589.jpeg
  -
  是的,每个孝顺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过得好,总是花心思给他们锦上添花,但往往我们给的,并不是父母想要的。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老年合唱团的人,问他们最需要儿女们给自己什么样的关爱,他们的回答几乎都一样:多联系,常看望,但不要指导我们怎么生活。
  的确,有陪伴就够了,但拒绝管束和指导。因为他们知道,凭借自己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和经验,有能力过好余生。
  因此,孝顺老人和照顾孩子同理:避免过度担心,给予适度陪伴,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信任他们有照顾自己的能力。
  这会让两代人的关系轻松,温度适宜。
  03
  不翻旧账,放下过往
  我一个读者说:我也希望能多陪伴父母,让他们有幸福的晚年,但我一想到他们小时候打我骂我,给我留下的那些阴影,我就生气,根本不想见他们。
  有的人会对父母有报复心理,因为童年时不被好好对待,于是在父母年迈后不闻不问,甚至和父母互相仇视,这样的故事并非没有。
   344D62C6F761FADC426E4DCA558EB8F9A06E606C_size43_w1080_h584.jpeg
  -
  但是,一直抱持着对父母的怨恨,并不会让你过得更轻松。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人的童年是毫无创伤的,而大部分创伤,都来自于家庭或者父母。
  因为认知水平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局限,没有给到孩子充分包容的环境,是很多父母一生的遗憾。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孩子在长大离开家以后,才是自我成长的开始,这个任务并不包含向父母讨伐,而是自我承担起百分百的成长和修复创伤的责任。
  因此,当我们把过去的创伤,看作是此刻和未来成长的起点,并原谅父母在养育过程中的过失,认同他们有各自的不完美,那两代人之间的沟壑和心结才会打开。
  放过了不完美的父母,也就是放过了背负着创伤的自己。
  当关系里的怨恨不存在了,我们在对待父母的态度才会松弛,父母在面对我们的时候,才不会愧疚和自责,爱就会在关系里流动起来。
  都说父母一生都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事实上,很多父母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没关系,都过去了”。任何时候,修复你和父母的关系都不会晚。
   182B692E9E46A3570AC4E55B3A89B49EEF104D67_size28_w690_h382.jpeg
  -
  我们都希望父母能幸福,父母何尝不也是希望我们能幸福呢。
  最后,若想让父母真正无忧,还有个大的前提,就是身为子女的我们,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父母才能没有负担地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互相过好自己的人生,就是亲子关系中真正的爱的表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