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姓氏文化] 【您贵姓】封姓:真性情持家 好家风传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7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氏图腾
【释义】封,“分封也”。本义是天子把爵位和土地赠给臣子,有分封之义。甲骨文的“封”字,右边是手之象形,左边为土中长有青苗之状。表示种植之意。后来演变成“有法度的分封。”
得姓始祖
封钜,炎帝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
语言习俗
以粤语为主。
家风家训
钜鹿公宦游家训八条
敬守门户
崇尚真学
博通经史
恪尊时制
随事程功
保全乡里
参观物类
严行戒惩
封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封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13848人。
封姓渊源
《蕲州旧志》主修者封蔚礽书法作品。《容州封氏家谱》是维系封氏族群的重要纽带。加厚堂正门。颇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加厚堂屋檐装饰。《世本·氏姓篇》:“封氏,炎帝之后,封钜为帝师,胙土命氏。夏封父侯国君也,今封邱是也。”又载:“封父氏,郑大夫封父弥真。”封出自姜姓,远古时代的炎帝,他的后代封钜,是黄帝的老师,因被赐封在“封”地,便以封地命名为氏。到了夏朝,“封父”国被列为诸侯,现在开封府的封丘有个封父亭,就是古代封父建国所在地。到了周朝,封父国灭亡,后世子孙便以国为姓。
源流一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的后裔钜之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夏朝时期,钜的后代食采于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其为封钜、封父,属于以地名冠称为人名。商末周初,封父国被周文王所灭,其国人分为两姓,一为封父氏,一为封氏,后封父氏亦省文简化为单姓封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封氏望族居于渤海郡(今河北沧县),是为沧州封氏(渤海封氏)。源流二源于姜姓,出自黄帝之臣封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三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末期齐国庆氏家族,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庆氏一族,是公孙庆克的后裔子孙,后因故有改姓为封氏者,逐渐形成江南封氏一族。
源流四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穿封戌,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源流五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是贲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根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有是贲氏部落。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是贲氏改为汉姓封氏,在隋朝时期成为大族,其后代子孙皆称封氏至今。该支封氏望族居于洛阳郡(今河南洛阳),是为洛阳封氏。
源流六源于官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①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封人;②出自宋朝时期官吏封弥史。
在玉林始祖
始祖文明公:容州封氏家族的始祖,名叫文明,字称舜敷,原籍河南开封府祥符区。
公元1265年,封文明以拔贡身份,出任广南西路容州通判官。南宋度宗朝的咸淳十年(1274年),容州发生了杨先的叛乱,边远的四境都遭受蹂躏。而地方上宁远军的士兵疲惫不堪,不能对敌。这时通判公极力协助,筹划军事,逐步展开扫荡征剿,之后,地方才能得以安定。此时,南宋朝廷任用权奸当政,国本动摇,民心涣散,封文明深感无力,遂慨然曰:“中州陷荆棘久矣,此地襟都峤而带容江,山辉川媚,吾其终老于此乎。”遂乞解印绶,卜居于容,其后裔子孙播衍两广以及泰国、马来西亚。
在玉主要宗支的分布及迁徙路线
迁徙路线: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迁徙到广西玉林市容县。
由容城迁出的先祖后裔,陆续扩散到各乡村,主要聚居地杨梅镇、灵山镇、黎村镇、六王镇、容州镇。
播迁岑溪县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南渡镇。
播迁北流市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隆盛镇、大坡外镇、民安镇、民乐镇。
播迁兴业县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洛阳乡新忠村。
播迁贵港市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木里乡公粉村。
播迁宾阳县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新宾镇。
播迁广州化州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那务镇、湖洞镇。
播迁广东清远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清远市石潭镇。
播迁广东连州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连州市麻步镇。
播迁广东雷州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徐闻县客路镇。
播迁海外的先祖后裔,主要聚居地泰国勿洞市、马来西亚。
家族名人
封履孙(道坦公),三世道坦公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中进士。始任藤州学正,后来官累晋升到邕州路总管府,兼任左右江溪洞镇的抚司。元代改制后的总管,是兼任文武官职,官阶属于四品。道坦公为官清廉,名扬四方。
道坦公卸职回乡后,家乡容州发生广贼兰青等入境骚扰,这时道坦公把家里所有钱财,都拿出来多方赈济百姓,乡里因此再度得到安生。他去世后,家乡的百姓为纪念他,特此尊奉他为乡贤。
封盛甫,昌翁公名叫盛甫,字称昌翁。昌翁公先出任为宥州(陕西靖边)的清水司巡检官,不久提拔为广东清远县县令。任职其间,不幸母丧,昌翁公归家守孝。守孝期间容州发生山贼粟五的骚乱,原来家里收藏的图书资料大部分被毁坏和散失,昌翁公担心将来历史得不到考证,于是着手广泛收集社会的传闻,着手编辑容州学校人才名录,编辑成好几本书,以便能给后人提供参考佐证。
明代永乐年间(1401—1423)容县县官彭清公为所编修的县志作序言,因为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变革,地方志所有的记载都已散失,唯独还有昌翁公所著的传记,才得以填补遗漏。昌翁公的传记给后来的县志保存下了唯一的资料,昌翁公为容州历史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
封祝祁(1876—1959),字鹤君,别字聚庵,容县杨梅镇石岭村人,广西近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民国时期被聘为广西通志馆馆长。封祝祁身为前清举人,在清朝灭亡后始终积极进取,紧随时代的步伐前进。作为广西的知名学者,他对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封祝椿(1879—1961),廿一世祖名祝椿,濯吾是他的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县学毕业后,前往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和马君武、黄克强(黄兴)、鲁迅、周钟岳等互相密切往来。回国后,正值国内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推行政治革新时期,濯吾公提倡办新学,在容县筹办起了劝学所,自己亲自担任学务公所的所长。后来得到广西按察使余诚格的赏识调往桂林,任广西法政学校总务,很得校长李翰芬的重用,任两广优级师范的学监,同时负责筹备建立广西高等学校工作。
封凤子(1912—1996),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49年前,在武汉、上海、重庆、桂林、香港等地参加话剧和电影演出,扮演过许多重要角色;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桂林《人世间》月刊编辑、上海《人世间》月刊主编、《北京文艺》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主编等,是我国著名的戏剧艺术家,著有长篇小说《无声的歌女》,散文集小说《废墟上的花朵》《八年》《舞台漫步》《沉渣》《画像》《台上台下》《旅途的宿站》等。
封东初,祖籍容县黎村镇温泉村。筹建泰国广西会馆倡议人之一,首届广西会馆副理事长、泰国广西会馆名誉理事长,创建封东初助学基金会(泰国广西会馆助学基金会前身)。为纪念封东初对泰国广西会馆和泰国桂籍乡亲的贡献,他去世后,泰国侨胞在泰国广西会馆内设立了东初堂。
本姓人自评
树有根则旺,水有源则流,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容州是南宋时文明公进入容州担任通判官时的行政区域建制,750多年来,容州封氏家谱中一直沿革使用容州这个地名,这也就告诉后世子孙,容州是我们共同的祖根,我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是一脉相承的兄弟姐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百年来,封氏先祖前赴后继进京赶考,形成了封氏家族孜孜不倦的读书风气,如今封氏先祖简历、遗墨,家规、家训都完整保存,谆谆告诫,犹如在耳,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人要以德孝为本,不忘祖训。
祝愿我们封氏家族人才辈出,再接再厉,续写辉煌。
(容州封氏理事会秘书长封平山)
专家点评
位于容县杨梅镇四端村的容州封氏古屋加厚堂。封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208位,在当现今姓氏排行上名列第257位,人口约33万;在玉林市,封氏的人口也只有13848人。表面看,这个族群可谓小而次,然而,进行深入探究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封氏却原来是一个小众而强大的有着煊赫的政治、社会影响的世家大族,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个性体现。
像我国其他姓氏族群一样,封氏家族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弱小、鼎盛、重创、崛起的过程,这在封氏祖先例如渤海封氏中的封释、封放、封轨,广南西路容州通判封文明的奋斗经历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这种演进的历史踪迹。千百年来维系这个名门望族始终保有实力的,是封氏家族自身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独具个性的家学家风。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官职显赫还是地位次等,无论是族内动乱还是外族欺凌,无论在国内创业还是在境外发展,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富于创造,砥砺奋进,精诚团结,坚存梦想,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并坚持以本族在儒学、律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显著成就及仪态儒雅、温良恭俭、孝悌忠信、刚正不阿、贤良淑德的优美门风与价值取向赢得旁族的尊崇。
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封氏的发展史,封氏家族所秉持的家学家风正是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所揭示的我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个性体现,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去弘扬,去发展。
(玉林市文化时空研究会会长罗秀兴)
真性情持家 好家风传世
在玉林诸多的姓氏中,容州封氏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人注目。
公元1265年,容州封氏始祖封文明以乡贡身份,到容州出任通判官。迄今已走过700余年。如今,容州封氏后裔子孙遍居两广各地及东南亚各国,昭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渤海名宗 瓜绵岭表
封是古老的姓氏。据《姓苑》载,炎帝的孙子钜,曾为黄帝之师,其后代在夏朝为诸侯,封赐土地,建都封父(今河南封丘县)。后来,封父国灭亡,后代以国为姓。其后数千年的历史里,无数封姓后裔从祖地河南封丘出发,不断往外播衍。
在这过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北朝十六国时期的渤海封氏。东周时期,封氏入居渤海蓨县,在此地经世代发展而形成了中古时期为人们所熟知的一大郡望——渤海封氏。
永嘉之乱后,渤海封氏族人封释在辽东地区与鲜卑大单于慕容廆结缘并“临终托孤”,此后,封氏子孙世代追随慕容氏建立的诸燕政权,以其显赫的官职使渤海封氏声名大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之一。这时期,渤海封氏博通经史、尤精法律,是北朝最负盛名的律学世家。
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渤海封氏以家传律学影响着北朝法制建设的走向,为中国儒法合流、礼法结合的法律体系定型奠定了基础。
后世繁衍于祖国各地的封姓,多由渤海封氏播衍而出。
宋元以后,封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逐渐进入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公元1265年,渤海封氏后裔、河南开封府祥符人封文明以乡贡身份,出任广南西路容州通判官,在此肇基立业,开创了容州封氏绵延数百年的历史,其后裔子孙遍居两广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
如今,容县容城太爷巷依旧车水马龙,作为封氏进入容县最早的居住地,那段峥嵘历史早被埋在历史的尘埃里;但在距离容州县城数公里之遥的容县封氏宗祠大门前,一副“源于渤海,根植容州”的门联,时刻提醒着后人不忘来处。
文章华国 诗礼传家
民国时期,容县名士李毓英云:“吾郡言世家者,必首推封氏。志乘以家学渊源称之。”
公元1720年,容州封氏十三世祖封昌熊任河北省钜鹿县县令时,因感一份微薄的官职,不足为后代所尊重和效法的,在任上亲编八条家训格言——即《钜鹿公宦游家训八条》。
在第一条《敬守门户》中,封昌熊曰:“自始祖容州公至今,子姓繁衍,而科名世宣,尚能远接清芬。郡邑志均以家学渊源称之。遂蔚为天南世族,尔曹当逐代细思之。能读书作好官。则为肖子。勉之望之”。
公元1856年,封氏十七世祖封景岷,在任宁夏中卫县县令时,得知族中编谱,编下《少云公家训》以警示后人。在家训末尾,他说,“余忝居尊长,剔历宦途,未获身与其事。他念子孙繁衍,教导宜先。爰于案牍余闲,谨拟家训八则,寄示族人。”
无论是《钜鹿公宦游家训八条》中的“敬守门户、崇尚真学、博通经史、恪守时制、随事程功、保全乡里、参观物类、严行戒惩”,还是《少云公家训》中所提倡的“型家、睦族、励学、务农、慎交、节用、息讼、奉公、规约”,其中谈及为人处世,无不谆谆教诲,要求子孙秉承祖训、清正躬谨、崇尚真学。而正是这些家训中的育人之理,造就了容州封氏书香绵延、世代人才涌现的盛况。
“古往今来,即使是普通的封氏族人,也是刻苦勤劳、节俭,和邻睦族,尊老爱幼,敦促子弟习文练武。”采访中,容州封氏理事会秘书长封平山告诉记者,历代来皆称容州封氏家族为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厚,人才辈出,族谱中留下400多篇诗词与各种体裁文章,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及艺术底蕴,是容州封氏一笔宝贵的文库。
据不完全统计,从封姓家谱、家谱的总谱及支谱、方志和各种文史资料中收集编录出清以前历代有功名的人物588名;民国时期军政要人、文化名人88名,其中将校级军职33人。
一间老屋 新旧相交
容州封氏有三大堂号:加厚堂、槐荫堂以及南梅堂。
尤值一提的,是位于容县杨梅镇四端村的加厚堂。这是容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氏老屋之一,距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2017年12月8日,加厚堂正式列入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容县加厚堂传统家规家训示范点建成,通过展出家训民约、民俗实物、宣传手册等营造廉政文化氛围,进一步发挥传统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的教育作用。
时过百年,加厚堂门楼屋脊上镌刻着的醇厚朴实、大气雄浑的浮雕,依旧清晰。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容州城沦陷,容州封氏十一世祖封良儒携妻带子逃入杨梅镇四端营。公元1821年,封氏十八世祖建猷公始建加厚堂。由此起,加厚堂“石岭封”成为容州封氏的一块金字招牌。
1892年,加厚堂第四代玄孙封祝祁为办理父亲丧事,从湖北蕲春府衙扶柩回到老家加厚堂。他的父亲封蔚礽是清咸丰三年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官阶至通奉大夫(从二品),是《蕲州旧志》的主修者。
服丧后,封祝祁与其弟封祝椿在加厚堂启秀书塾就读。这一间已不存在的启秀书塾耐人寻味。在这里就读的封祝祁赶上了科举制度的末班车,考中了晚清最后一批举人,其弟封祝椿赶上新学的早班车,成为第一批出洋深造的留学生。
多年后,封祝祁成为广西近代著名的学者和爱国诗人,对广西各个历史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封祝椿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和马君武、黄克强(黄兴)、鲁迅、周钟岳等密切往来,回国后积极提倡新学,在容县筹办起了劝学所。
在加厚堂的众多文人贤士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一代戏剧大师封凤子。
1912年,在武汉这个华中最大的城市里,一位容县籍的小姑娘呱呱坠地。这即是封凤子,她父亲是封祝祁,此时在武汉任蕃署民事科员。
她在武汉读中学时,就对戏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岁那年,她考上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选修了洪深的戏剧课程,参与主演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等著名话剧,并应邀到日本演出,大获成功,成为学养深厚、经验丰富的影、剧两栖著名演员。
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凤子辗转到桂林。期间,凤子回到容县老家加厚堂,探望母亲,写下《归乡》一文。她说,“我的企图只在让家里人知道一些外面的世界,多少人在为正义,为真理,流着血斗争着,多少人流着血倒下了,但并不是生命完结什么都完了,他们的血给后来人指出一条路,一条走向真理、正义的路。”
娟娟文字里,满腔爱国情。归乡期间,凤子多次到容县中学宣讲,鼓励师生积极投身抗战中去,并以她那敏锐的感觉和生动的笔触,写下多篇以故园为题材的小说、散文,成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艺术家、小说家、编辑家和社会活动家。
1948年,封凤子和中国籍美国人沙博理共同演绎一段传奇的“跨国婚姻”,沙博理回忆初次相见时说:“我们彼此为外貌所吸引。”这促使他们后来成为患难的终身伴侣,满腔热情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
后来,沙博理在回忆凤子时说,“凤子对于我不只是一个妻子。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流淌在中国和我之间一条不断的气流,流淌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是社会的精髓”。
海内海外 追念先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局动荡。为求生计,许多容县人闯香江,下南洋。
伴随着时代的步履,容州封氏子孙勇闯南洋。据不完全统计,容州封氏先后旋居海外族子约五六千人,归侨和侨眷约有万余人,他们创业艰难、业绩显著,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思乡切、不忘根。
1927年,刚满16岁的封东初从容县黎村镇温泉村漂洋过海,来到马来西亚槟城拓荒开埠,后迁居泰国也拉府勿洞县,种植经营橡胶园。
事业有成后,他经常侨汇孝敬故乡爱妻慈母和帮助兄弟,常常义务帮助乡亲及时把款、物汇回乡下给亲属养家糊口;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号召各华侨商店每日节省菜金两成作为救济金,每周收集一次,汇回祖国;20世纪70年代末,封东初捐款100万元(泰铢),发起筹建泰国广西会馆,以敦睦族商、团结互助……
在海外,对故乡的思念要有所寄托。1946年,从容县走出的封姓勿洞人筹集了两万多铢泰币,在勿洞市始建封氏祠堂,供奉着容州封氏一世祖文明公以及二、三、四世祖神位,约定每年的三月十二日为春祭,每年九月十二日是秋祭。
经过艰苦创业后,容州封氏侨胞在社会活动和政坛上崭露头角。他们当中如封洲、封君晓、封家正、封明光、封祖超、封嘉盛等人,成为泰国广西会馆乃至世界广西同乡联谊会的侨领,备受泰国政要、中国党政与世界华侨华人的重视。
2016年9月12日在2016年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开幕当天,爱国华侨、泰国隆发盛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泰国建筑业杰出代表封家正回到故乡容县,参加广西华侨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这个由他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320亩的中华传统文化与东盟风情相结合的综合园区,将为广大华侨沟通联系、互通亲情、共谋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在2016年海外华侨华人玉林恳亲大会期间,记者曾采访泰国广西总会永远名誉主席封嘉盛先生,他的朴实令人深刻。
“我的祖父就是容县杨梅镇人。当年为了生活下南洋,最后在泰国定居下来,他时常告诉我们,那些关于容县的记忆。”封嘉盛说,“溯本追源,我是个容县人。乡情乡愁,是一脉相传的。”
守望记忆 不忘先训
如今,在容县杨梅镇四端村加厚堂,两株散发出淡淡香味的桂花树依旧青翠。其中一株,是封祝椿在日本留学时带回来的,迄今走过百年,留下淡雅持久的芬芳。
在采访过程中,封氏25代孙封康宁告诉我们,他的父亲是国民党一八八师五六二团三营少校营长封德鏞。
抗日战争时,封德鏞在昆仑关战役中骁勇善战,曾缴获一把日军军官的指挥刀。在他征战沙场时,将所经历一笔一字记下,集之成册,留与封康宁及其子孙后代作为纪念。
封康宁后来将其作为一生的财富去珍藏,“感觉父亲的教诲犹在耳边”。
2018年1月13日,广西容州封氏总祠百年重建竣工,来自海内外的容州封氏子孙在此集聚,共同追缅先祖。
数百年来,万千“封家人”上山下海、开疆拓土,足迹遍布全球,名人能士辈出——也许,这才是文明公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