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辩铜州] 灰色童谣肆虐校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首好的童谣,能给人良好的思想行为启蒙,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20年前广泛流传的“排排坐,吃果果”,“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童谣现在已经很少从孩童口中唱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灰色童谣却越来越有“市场”。

现象:校园“变味儿歌”泛滥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校长不知道。你拿枪,我拿炮。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这首恐怖版的《上学歌》,是21日下午放学时,一名小学生小唐在学校门口给记者来的一段“脱口秀”。

小唐还没有唱完,旁边的同学小刘又哼唱了一段恶搞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里,老妈最凶,盯着作业从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而这样“变味”了的儿歌还有很多,除了经典儿歌、流行歌曲遭受“恶搞”外,古诗词也成了孩子们热衷的改编对象,比如:锄禾日当午,地雷埋下土;李白去挖地,炸成二百五。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风雨声,大雨躲不了。记者近日调查获知,类似这样充斥着恶搞和暴力内容的“灰色童谣”正在小学生中广为流传。当记者问为什么喜欢这些“灰色童谣”?许多小朋友都表示,因为“搞笑、好玩、有个性”。

家长:担忧孩子受影响

“多好的童谣,现在却让孩子唱变了味,有的歌词甚至非常低俗。”谈起变味的儿歌,家长钟女士就气愤不已,她读二年级的女儿经常哼这些“变味”的儿歌,当批评这样不对时,女儿竟称同学都这么唱,这些歌在学校很流行。女儿这么说后钟女士可急坏了,由于孩子还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篡改的歌词带有不少暴力、厌世等不健康的内容,她非常担心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

记者随机采访10多位小学生家长,他们都纷纷表示有这方面的担忧。不少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不唱儿歌,像家长们那一辈记忆中最美好的童谣,比如《春天在哪里》、《小燕子》等“老儿歌”已没有几个孩子爱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流行歌曲,特别是那种情啊爱啊的歌曲,比如“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或者是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到昏天黑地……”总之你不会唱的孩子们都会唱。

调查:健康儿歌“断档”是主因

难道真的是儿歌过时了吗?

市区某小学的音乐老师梁老师分析说,学生不喜欢儿歌,主要是新儿歌少,尤其小学的音乐教材多年来变化不大,孩子们都不愿意唱,而且一些传统的歌曲和现代的生活脱轨,缺少时代感,词调都不够优美,不符合现在学生的审美标准,难以得到孩子们的共鸣。此外,时下一些选秀类节目很吸引孩子和家长,一些家长也愿意培养孩子“学秀”流行歌曲。

记者随后在音像店比较集中的城中市场附近调查了解到,儿童的音像制品相对于流行歌曲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多数是动画片,只有极少部分的儿歌。“儿歌的碟不好卖,有时一个月都卖不出一张。”据一家音像店的店主介绍,现在的音像制品大部分是针对成人,儿歌很多是老歌曲,新出的儿歌很少,存在断档的问题,所以儿童歌曲的音像制品进货很少,也不好销。

记者在百度MP3少儿歌曲排行榜上搜索,也发现只有200多首儿歌,其中大部分还是创作于上世纪的。

应对:加强教育 进行疏导

“其实灰色童谣虽然很不雅,但是我倒认为没必要过分紧张。应该通过加强德育教育进行疏导,而不能简单地令行禁止。所谓‘谣’本来就是口耳相传的东西,粗暴地禁止无济于事。其实‘灰谣’可能只是孩子感情宣泄的窗口,家长不必过于焦虑,而且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兴趣面加宽,‘灰谣’定会被取代。”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梁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希望,今后能涌现一批新的、传唱度高的优秀童谣,以改变当代孩子们无新童谣可唱的窘境。

市区某公立幼儿园的覃老师则认为,小学生的非观念还很模糊,家长在听到孩子唱带有色情、暴力的歌谣时,应做好引导,可以启用替代法或兴趣提升法,先转移孩子对不良信息的关注度,再找个适当的时机向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能再唱。假如此时家长只是粗暴地禁止孩子唱,不进行后续教育,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记者 陶继军)

链接

“世界儿歌日” 是1976年在比利时克诺克的两年一度的国际诗歌会中创立的,在每年的3月21日,各国儿童组织、教育机构用各种形式庆祝这一节日,13岁以下的儿童都会朗诵和欢唱属于自己的儿歌。主题是:关爱儿童、缔造和平、消灭战争、建设家园。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和支持。我国从1999年开始,每年举行活动庆祝世界儿歌日。

发表于 2012-3-2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 这种事情希望教育局能够好好处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