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慈善, 从网络走向现实

[复制链接]
96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12-1-4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玉林民间慈善活动中,活跃着这样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以群友相称,他们以网名相称,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从事爱心事业的效果,他们坚信网络的力量能够在现实中延伸,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这些来自玉林本地QQ群、本地论坛的网友,用他们的微薄之力,搭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受助者之间的爱心桥梁。近日,记者走进玉林本地爱心群之一的百合爱心群,通过他们成立两年来的历程,见证玉林民间慈善爱心人士从网络走到现实的艰辛与坚持。

从10余人发展到394人的“超级爱心群”

394人,百合爱心群的群友准确地说出这个群的人数,2010年1月10日,玉林十来个热心于爱心事业的网友,自发组建了这个爱心QQ群。

每次在群友的爱心活动中,经常听到群友们互相打听各自的名字,这些素不相识的爱心者,因为热衷于爱心事业而走到一起,把网络的爱心力量汇聚到现实中。

“这些群友中只有少部分是活跃的,但总体来说,这个爱心群体的力量在不断壮大。”百合爱心群负责人之一的“云淡风轻”说,这个群的上限数量只有500名,因此考虑清理一部分从未参与活动或发言的群友,腾出部分名额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介绍朋友进来,发展身边的同事,拉生意伙伴过来,热心的群友不断在壮大这支爱心力量。群友们的职业包括老师、医务工作者、律师、电器维修人员等,“集百家之爱,形成合力”,职业的多样化也给爱心群开展活动带来了便利。

“摸着石头过河”的爱心之路

没有现成的经验,凭着各自的一腔热情,这些群友们两年来经历着挫折与成长。

在街上进行爱心义卖,是群友们筹集爱心物资和善款的方式之一,但在多次的义卖活动中,只见吆喝不见反响,很多义卖的慈善物品都是在群友间消化。“很多人并不理解我们的行为,所以很难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和支持。”“云淡风轻”说。

人民中路南城百货8楼的一间办公室里,群友们经常晚上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开展爱心活动,这个不大的空间俨然成了群友们的“根据地”。办公室里摆放着小孩的衣物、书包、玩具,甚至洗发水、根雕都有,这些都是爱心人士捐助或拿来义卖的。

2011年12月29日晚,群友们在讨论修改2012年资助贫困生的标准。“这是两年来我们积累起来的一些经验,每个资助的贫困对象有不同的情况,我们要上门一对一地进行调查,然后综合起来确定名额。”“云淡风轻”介绍,现在在逐步进行退出机制,就是慢慢减少直至退出对一些贫困对象的资助,不让他们产生依赖性。

用行动感染更多的人从事爱心事业

在玉林民间从不缺乏慈善爱心的种子,如何发动更多的人热心于爱心事业,群友“小虫”的观点是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更多的人来关爱别人,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

“小虫”是爱心群的中坚力量之一,他带动了一批有经济实力的爱心人士进来。“我们现在的力量还很单薄,不可能帮助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通过我们的行动,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事业中。”

2011年12月29日,办公室里放着一捆甘蔗,这是一个受资助的农民送来的,“他送给我们的时候说,知道我们并不缺这些东西,但这是他们家的一点心意,家里只有这些东西可以送的。所以无论想什么办法我们都得把甘蔗扛回来。”资助对象的感恩,让群友们感到欣慰。

去年爱心群曾资助过的一位高三学生,已经考上了大学,这名学生给群友发来短信,告知她已经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来继续学业。资助对象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能够自立生活,这是群友们最希望看到的。

如今活跃在玉林民间慈善事业的爱心团体,在QQ上建群的就多达十几个,还有本地论坛的群体例如红豆义工,在本报多次的新闻报道中,李氏QQ群等群体也都积极进行捐助,越来越多的爱心群体,从网络走到现实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