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1月1日:近日,一名网友爆料,称打算“网购”一批“纽瑞滋”奶粉,却发现该产品在原产地“无迹可寻”,疑似“假洋牌”。记者调查后发现,“纽瑞滋”奶粉由新西兰两家公司代理生产,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是又一款“中国特供奶”。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人越来越不相信中国民族品牌奶粉的质量,于是乎完全相信外国的奶粉是有营养的、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一股“奶粉”崇洋媚外之风悄然刮起,一些有心人看到了“商机”: "特供"洋奶粉开始粉墨登场!
据报道,“网购”奶粉乱象丛生。“纽瑞滋”并非唯一一个“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此前“纽之健”、“纽利兹”等品牌大多有类似的特征:在新西兰注册时间不长,且公司注册人多为华人,并请当地企业代为加工。虽然最后证实“纽之健”的确是原装进口,但它成立时间短、在当地没有太大名气却宣称为“新西兰顶级品牌”等问题仍遭到消费者诟病。
中国市场上出现"特供"洋奶粉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两年前,一些媒体称澳优奶粉疑似“披着国际化外衣的‘假洋鬼子’”,公司总部实际上是湖南的一家贴牌商。去年被曝光的“美国施恩”就是这种情况,所谓来自美国的施恩,不过是广州雅士利在美国注册的一个空壳公司。"特供"洋奶粉,不仅洋气十足,而且价格很高,一听同规格的奶粉,价格几乎是国产奶粉的三倍以上。部分商家为了迎合消费市场,将自己包装成洋品牌,在售价上也追求“贵”价,从而获取暴利。
为何会出现"特供"洋奶粉的这样情况呢?洋奶粉真的比国产奶粉好吗?是什么导致洋奶粉占领了中国的市场,而民族品牌逐步衰退?这难道是一场消费信任危机吗?这些问题需要答案。笔者认为,"特供"洋奶粉畅销中国,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中国奶粉存在任危机。“三鹿”事件后人们普遍对奶业缺乏信任,从消费者为之害怕到今天的奶业行业为之害怕,“洋奶粉要钱,中国奶粉要命”,无论是主管部门的期望还是公众的反应,都预示着中国奶粉危机仍未消除。
“虽然买洋奶粉肉痛,总比买国产奶粉以后心痛好”、“洋奶粉涨价不够卖,国产奶粉打折不好卖”等现实版现象层出不穷,让国内关心民族奶粉成长的人们心疼,我们是自毁长城,失去消费信任。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危机,我们是不是就只能被动地把市场拱手让给洋品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但洋奶粉"特供"中国现实存在不仅是一种警示,也是一份嘲弄:因为中国消费者的奶粉钱太好赚!。
写到这里,笔者希冀:第一,期望消费者能有个正常的消费心理;第二,期望有关部门能规范治理洋品牌,让价格回归到合理;第三,期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法规,从法律的角度让"特供"洋奶粉少点噱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