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炮手”

2025-11-14 07:56 来自 小小小 发布 @ 网友播报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11-14 13:54 编辑

“炮手”这个词,最早跟火药有关。先秦那会儿,“炮”说的是投石机,跟现在公园里大爷甩陀螺的劲儿似的,全凭机械力甩石头。到了唐宋,火药一冒头,这“炮”立马变了味儿——从“甩石头”升级成“喷火球”,一下子从冷兵器蹦跶到**。  

明代的炮手那叫一个专业!戚继光在书里写过,炮手得会瞄准、装药、点火,还得跟鸟铳手、刀牌手打配合,活像一支足球队里的前锋、中场、后卫,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清代的炮手更不得了,八旗绿营的炮营里,选炮手跟选秀似的,得经过层层考核,练得能闭着眼摸黑装弹,百步穿杨打靶子。后来洋人的火炮一进来,炮手们又得学算弹道、修机器,跟现在的修电脑似的,得懂原理还得会动手。  

这词儿后来咋就跑偏了呢?民间一传开,“炮手”就成了“手巧能干”的代名词。挖土机的师傅叫“挖机炮手”,投篮准的叫“投篮炮手”,跟“键盘侠”“扫地僧”似的,成了某领域的能人标签。可到了网络时代,这词儿又跟两性关系搭上了边儿——“约炮”“炮友”满天飞,跟火药似的,一点就着。有人觉得这是性解放的象征,有人骂这是道德滑坡,其实啊,就是语言跟着社会变,跟穿衣
  • 最近查阅: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