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时,容山如被浸在墨色琉璃盏中。山脚下绣江水汽蒸腾,与山腰的晓障缠绵缭绕,织就一片流动的乳白纱帐。村口老槐树下,八十九岁的苏阿婆正用竹帚扫着青石台阶,抬头望了眼山尖那抹凝而不散的云——这便是“有雨山戴帽”的先兆。她轻声对孙儿说:“今日怕是要见着晓障里的‘鸡鬼’喽,你看那雾里都泛着青光。”话音未落,山风忽然转了方向,带着南海的潮气直往山坳里钻,吹得桫椤谷的古树沙沙作响,也吹散了晨雾的边界。
容山的晓障素有“迷宫”之名。据《北流县志》记载,旧时容山多老虎,徐霞客游勾漏山时便遇村民提醒:“虎穴其上,不可上。”更令人胆寒的是“鸡鬼”传说——村民称晓障中藏着“披弄”(蓄养蛇蛙害人的女性)、“记莫”(世代遗传的蛊毒)、“阴拳”(被药鬼附身者)。中蛊者会突然发疯、高烧、翻白眼,却无人能说清“鸡鬼”究竟是毒虫互噬的邪术,还是山雾中游荡的怨灵。清代《岭表录异》载,岭表地区岚雾弥漫,人若感受瘴气,腹部会鼓胀如蛊,民间更有“晬蛊”之说,由百种毒虫制成,专毒害人。容山脚下的村落至今流传着“蛊女”故事:一位50多岁的妇人被全村孤立,其女送出的食物无人敢碰,只因她被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