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

00:00:00

您有一张0.1元限时体验卡,马上领取获得VIP尊享特权。

莫让“公害”标签遮蔽生活温情

2025-7-23 00:39 来自 小小小 发布 @ 网友播报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 于 2025-7-23 18:19 编辑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总有一些场景容易引发争议,被部分人贴上“公害”的标签。当下,就有这么六大“公害”现象被热议: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震天响,好似要冲破天际,占据着公共空间肆意舞动;街道上,暴走团如整齐的行军队伍,迈着大步,横冲直撞,让交通都为之“让路”;还有那甩鞭族,甩出的鞭子在空中呼啸作响;大陀螺族手中的陀螺飞速旋转,占据着一片不小的地盘;城市里,养犬的人越来越多,犬只带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公园中,瞎唱团的歌声此起彼伏,却也让一些人觉得“刺耳”。有人甚至真心建议把这些人都清理出去,可这背后,真的如此简单吗?

广场舞:喧嚣里的社交与健康渴望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的广场便成了广场舞爱好者的天地。阿姨们身着鲜艳的服装,随着动感的音乐尽情舞动,那活力四射的模样,仿佛岁月在她们身上未曾留下痕迹。从积极的一面看,广场舞是中老年人社交的重要纽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中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社交圈子逐渐缩小。广场舞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跳跳舞、聊聊天,一天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了。

而且,跳舞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适度的广场舞运动还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然而,广场舞也存在一些问题。音乐声音过大,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在最早的“有钱难买天光觉”的黎明时分和最晚的夜深人静的静谧时刻,当大家都想要安静地休息时,广场上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人难以入眠。此外,广场舞队伍霸占公共场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广场本就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却被广场舞队伍占据了大半,导致其他市民无处可去。

但这真的就意味着要把广场舞爱好者清理出去吗?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广场舞爱好者的需求和周边居民的权益。比如,可以划定专门的广场舞区域,配备相应的隔音设施,让广场舞爱好者在规定的范围内尽情舞动,同时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社区也可以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让广场舞爱好者和周边居民相互理解,增进感情。

暴走团:速度激情下的规则缺失

暴走团,一群身着统一服装、步伐整齐的徒步爱好者,他们以快速行走的方式锻炼身体,追求健康与活力。在城市的街道上,他们常常浩浩荡荡地前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暴走团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健康

免责声明:

本平台旨在开源共享精神,请勿发布敏感信息,任何违法信息我们将移交公安机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