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产业正呈现“百花齐放”的新格局,除景德镇之外,湖南醴陵与广西北流以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迅速崛起,共同绘就“南醴陵、西北流”的崭新产业图景。醴陵陶瓷以“釉下五彩”非遗技艺为核心竞争力,构建了完整的高端陶瓷产业链。其产品不仅占据国内高端市场70%份额,更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远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而北流作为岭南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凭借强大的资源禀赋与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出口量撑起广西陶瓷外贸86%的江山,产品畅销全球30余国。这两大陶瓷产业重镇,一个以文化赋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一个以规模优势拓展全球市场,共同演绎了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那么,它们到底是如何在战略布局中锚定方向?在产业升级中突破创新?又如何打造独具竞争力的品牌影响力?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两座城市的发展密码,更能为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发展路径:高端艺术瓷VS规模日用瓷
要素禀赋如同产业发展的基因密码,深刻影响着醴陵与北流陶瓷产业的初始定位。醴陵制瓷始于汉代,虽有两千余年“古瓷都”的底蕴,但其真正崭露头角始于近代。面对“洋瓷”倾销的困境,湖湘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发了醴陵匠人的创新意识,推动釉下五彩瓷横空出世。从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金奖,被赞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到建国后入选国宴餐具与国家礼品瓷,冠上中国当代“红色官窑”的名号,再到神舟飞船关键部件应用和釉下五彩瓷板画进入空间站,醴陵陶瓷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工艺,促使其坚定地锚定高端艺术瓷赛道,发展成为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反观北流,凭借丰富的陶瓷土、林产及水动力资源,以及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走出了另一条规模化日用瓷发展之路。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北流迅速建立起庞大的日用瓷生产体系,产品涵盖中餐具、西餐具、茶具等九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实现了标准化、国际化生产经营,充分彰显了北流在日用瓷领域的强大竞争力与产业优势。醴陵与北流的陶瓷产业发展路径的差异化,本质上是“技术驱动”与“成本领先”两种战略的不同选择。[co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