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乡村,一砖一瓦垒砌起的不仅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居所,更是他们心中最朴素的梦想。然而,在看似规范的农村建房行政审批链条背后,却悄然滋生着令人忧心的权力寻租与腐败现象,这些“微腐败”如同蛀虫,正悄然啃噬着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与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基础。
审批关卡重重,雁过拔毛成常态。部分手握审批权的基层人员,将职责异化为谋私工具。村民申请建房时,常面临各种名目的“隐形门槛”:一是“盖章费”公然索要:从土地所到村委会,层层“表示”成了不成文规矩,甚至明码标价“不交钱难盖章”。二是“拖延术”逼人就范:故意拖延正常审批流程,暗示只有“意思到了”才能加快办理速度,迫使村民无奈妥协。三是“指定消费”暗藏利益:强制要求村民购买特定建材商产品,或必须由指定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