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临近毕业季
也是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
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
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求职者在哪些环节容易上当受骗?如何有效防范?一起来了解↓↓↓
01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
一些没有相关资质或冒用、伪造相关资质的“黑中介”,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钱财。
防范提示
高校毕业生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求职,要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在确认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签订正式服务协议。一旦遇到“黑中介”,应及时投诉举报,拒绝支付相关费用。
02严防招聘收费陷阱
不法分子常以招聘为名变相收取各类费用,牟取非法利益。
有的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再以各种苛刻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费用以各种理由不予退还。
有的宣称具有知名公司内部推荐权,打着收费推荐优质岗位的幌子骗取钱财。
有的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利用毕业生初入职场、求职心切的特点,设置培训贷、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
有的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要求付费参加入职或考证培训,一旦收取费用便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甚至直接“卷款跑路”。
防范提示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