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揽三席,被称为“三苏”。苏轼一生清廉节俭、尚德爱民、克己奉公、执法严明,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不改其心,除弊政、安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因薪俸减少了许多,又家无积蓄,他写诗说自己“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气米何曾得”。故人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房废地数十亩,苏轼躬耕其中,并自号“东坡居士”,后人敬称他为“苏东坡”。
公元1094年,苏轼被朝廷以“讥斥先朝”的罪名流放到惠州。在惠州期间。苏轼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他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建议建兵营三百座;他发现江边郊野,到处都有无人掩埋的骸骨,便和知州詹范商量,筹钱雇人埋葬,建造丛冢;他还大力推广秧马和水碓磨,纠正米贱伤农,新居凿井方便四邻。当时惠州瘴毒流行,缺医少药,严重影响百姓日常生活。苏轼到惠州不久,了解情况后。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