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篇中,记载了孟子与景春讨论“何为大丈夫”的经过。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能够左右诸侯、影响时局,“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起的大丈夫。孟子则不同意,认为这些纵横家缺乏原则底线,“焉得为大丈夫”!接着,他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标准:大丈夫应该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不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排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