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1月7日(星期五)15:30,在玉林新闻发布厅举行玉林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德勇,市营商办主任何里丹,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忠悦,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承聪,市商务局副局长邹善普,市大数据发展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徐云源,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市营商办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访虹主持。
玉林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议程
时 间:2025年11月7日15:30 地 点:玉林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陈德勇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何里丹 市营商办党组书记、主任 胡忠悦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刘承聪 市司法局副局长 邹善普 市商务局副局长 徐云源 市大数据发展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 主持人: 陈访虹 市营商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陈访虹: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玉林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德勇先生、市营商办主任何里丹女士、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胡忠悦先生、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承聪先生、市商务局副局长邹善普先生、市大数据发展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徐云源先生。请他(她)们向大家介绍玉林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有请陈德勇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陈德勇: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2025年“玉林企业家日”暨“玉林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周”活动期间,与大家共同交流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借此机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更是区域竞争力的“试金石”。玉林市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持续擦亮“玉事好办”营商环境品牌,获得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玉林市连续11个季度在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中排名全区第1;连续4年在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稳居“第一方阵”;连续6年获评“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25年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改进提升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现场交流会、2025年广西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玉林召开。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广大企业和投资者共同浇灌的硕果,是对玉林营商环境最直接的肯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强化法治保障,持续优化制度环境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基石。今年7月1日,《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正式施行,这是我市第一部专门针对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围绕要素、市场、政务、法治、开放“五大环境”作出具有玉林特色的制度创新。《规定》还以立法形式设立每年11月1日为“玉林企业家日”、11月1日至7日为“玉林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标志着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二、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我们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大力推进“玉事好办·玉事不求人”改革,围绕“流程优化、服务升级、数字赋能、诉求速办”四大方向,提出12个方面40项具体任务,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举措,让“办事不求人、规则最公平”成为玉林最鲜明的标识。18项改革举措在自治区简报刊发、获评自治区创新案例。在流程优化方面,推行“分阶段”办理建筑许可等举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压缩94%;不动产登记实现“一次收缴、自动分清”。在服务升级方面,在全区率先推出公证与法律服务进大厅,构建“政策—诉求—法律公证”一体化服务体系。在数字赋能方面,建成全区首个AI政务服务应用集群,实现749项事项“智能导办全覆盖”,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9.78%。在诉求速应方面,通过12345热线和“企呼我办”平台,实现诉求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持续提升。三季度,全市12345热线转派承办单位办理营商环境诉求按时办结率为100%,解决率90.52%,满意率89.82%。 三、强化要素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们认真落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把“玉商玉工回归”作为“一号工程”高位推进,不断出政策、搭平台、强服务、优环境,以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持续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做大做强“玉林人经济”。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引进玉商回归项目747个,总投资1377亿元,带动回归玉商玉工9万余人。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47万户,稳居全区第二。在要素保障方面,今年以来,全市重大项目获批用地7084.97亩、用林5927.2亩,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地占比达87.5%。在人才保障方面,打造“福绵裁缝”“香药师傅”等“玉”字号劳务品牌,为特色产业输送人才超10万人。在金融服务方面,累计举办政金企对接活动56场,促成授信超270亿元,金融惠企财政贴息贷款投放51.33亿元,惠及2216户市场主体,降低融资成本超6200万元。 四、推动数字转型,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已成为驱动未来发展的核心动能。我们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开辟加速发展新赛道。以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人工智能+”在重点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玉柴股份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福绵区建成广西首个服装3D数字化设计中心,德利新材料、华创铜箔等9个“AI+制造”案例树立行业标杆。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个,累计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6家,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五、搭建互动平台,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我们积极打造多元化政企沟通平台,真心实意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设立“玉商日”、举办玉商发展大会、实施“金凤计划”、打造“岭南美玉学堂”等举措,持续营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氛围。深入实施“净土”工程,在全区率先提出政商交往“十个鼓励、十个不准”正负面清单,制定出台《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着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新型政商关系。成功举办“携手同行 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场化办好玉博会、药博会、香博会,不断提升玉林对外合作能级。此外,通过邀请企业参加“玉事好商量”“玉商环境大家谈”等特色宣传活动,展示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倾听企业心声,以务实举措推进涉企诉求问题解决,形成政企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位朋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玉林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总体部署,持续深化“玉事好办·玉事不求人”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玉林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成就梦想的乐土。 我们诚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持续关注玉林、宣传玉林、推介玉林,共同讲好玉林营商环境故事,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来玉林投资兴业、携手共赢!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玉林市营商环境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陈访虹: 感谢陈德勇先生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日报社记者:国家提出了建设统一大市场战略部署,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对维护市场秩序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请问市场监管部门是如何推进这方面的工作的?谢谢。
胡忠悦:
感谢您的提问。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以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作为,勇于创新,主动承担了3项全国性、5项全区性试点改革任务,在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上成效明显,有效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营主体量质稳步提升,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经营主体达47.42万户,总量稳居全区第二,企业活跃度指数72.9%,成为全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市之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维护统一公平市场竞争秩序。市县两级建立和完善了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今年以来,对2025年全市86件新增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对9件制度措施提出公平竞争审查修改意见,有效的防止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打造便捷高效的经营主体准入退出制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等多个一件事“一次提交”、信息部门共享、办理结果“多端获取”。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3.12万件。自治区发布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监测报告中我市市场环境满意度连续三个季度提升,得分94.3分,排名全区第一。 三是探索开展包容创新的市场监管。在全国首创推出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等级分类试点改革经验,入选第四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被评为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我市成功入选全国10个商品交易市场创新监管试点城市之一和全国网络监管与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正全力推进全流程行政检查数字化建设,不断运用科技手段赋能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推动玉湛茂、北部湾城市群跨区域联合执法,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谢谢!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提出“五个禁止、八个不得”,请问玉林市采取了什么举措,贯彻落实相关部署,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谢谢。
刘承聪:
感谢您的提问。玉林市高度重视涉企行政执法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按照国务院、自治区的部署,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并取得明显成效,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可持续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扎实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持续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和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科学编制执法事项清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玉林市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不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是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在全区率先印发《关于规范涉企执法检查的实施意见》,督促指导各执法部门公布检查的主体、事项、标准,推行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检查等,完成地方性法规涉企检查频次上限制定工作,靶向整治解决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性大,以及任性检查、运动式检查、以各种名义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233项涉企监管事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检查事项,入企现场检查减少35%,问题发现率提升21%,全市各级各部门涉企行政检查同比减49.8%,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规范罚款的设定与实施。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基准,完成地方性法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定,解决执法标准不统一、类案不同罚等问题,确保过罚相当、法理相融。2025年9月全市罚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47.53%。如: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执法开放日”活动,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关于执法方面的问题,实施631说理式执法新模式,行政处罚案件、罚没金额、行政强制案件分别同比下降9.53%,22.88%,44.66%;市应急局梳理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领域18个高频违法行为,建立《玉林市应急管理局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 四是加强企业保护力度。完成市、县、镇(街)三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行政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窗口进驻玉林市综治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选设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选聘行政执法监督员,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更加有力。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抽查、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1285件,指出、纠正问题327个,通过“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模式共化解涉企行政争议案件198件,为企业减负1210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健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努力为经营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谢谢。 博白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近年来,玉林外贸发展飞速,跨境贸易不断攀升,“玉品出海”势头迅猛,请问推动这一良好局面的背后,有哪些关键助力?谢谢。
邹善普: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玉林市积极推动“玉商出海”“玉企出海”“玉品出海”,全力以赴稳外贸,主动作为助营商,全力推动玉林跨境贸易新发展。2025年前三季度,玉林市外贸进出口225.6亿元,同比增长118.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首次突破200亿元。玉林市外贸增速居全区第一。 一是加速开放“出海”通道。今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玉林海港码头作为已开放口岸范围内新建码头对外启用。此次泊位的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玉林海港码头具备开通国际航线、承接外贸船舶的资质,为玉林进出口贸易按下“加速键”。 二是提升玉林外向型经济发展能级。今年5月自治区批复同意设立广西北流经济技术开发区,6月设立广西自贸区玉林协同发展区,意味着玉林在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和促进开放型经济方面再跃上新台阶。 三是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度改革。围绕玉林“玉商出海”“玉企出海”“玉品出海”战略,不断创新落实出海政策,推动优势产业出口持续攀升。继续实施2025年中小企业海外风险保障计划,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为出海企业免除后顾之忧,中小微企业签约率全区第一。编制发放《农食产品出口指南》,建立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对玉林市出口蚕种、水果等鲜活农食产品实行优先查检,推广“7×24小时”预约通关、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应用,实现“随报随检”、快速出证,保障鲜活农产品快速通关出口。深化“药食同源”改革,深化落实《支持玉林市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升香料产品进出口便利度,为“玉林香料”飘香四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中药材、香料企业54家,今年1-9月全市香料进口4.7 亿元,同比增长25.2%。前9个月,玉林市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竹木草制品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四是积极开展“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组织企业参加海内外知名展会,寻找出海商机、拓展出海渠道,尤其是引导企业深耕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今年来,组织企业赴越南、老挝、阿联酋、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有关展会,在今年举办的广交会上我市展位数量继续保持全区第一,进一步拓展了东盟、非洲、欧盟、中东等国际市场。 谢谢。 陆川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今年以来,玉林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号召,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当前玉林市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领域有哪些创新举措和突出成效?
徐云源:
感谢您的提问。玉林市紧扣广西“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三年行动方案要求,以“智惠民生、智优营商”为主线,打造出具有玉林特色的智能政务服务体系,创下广西多项“率先”成果:率先成立地级市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率先落地“玉小智”AI政务助手,率先实现医保智能审核全覆盖。截至2025年10月,“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件量突破12.2万件,相关经验获自治区政务服务办专题推广。 在便民服务领域,AI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全区首个“玉小智”AI政务助手,集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多模态交互技术,构建高频事项“边聊边办”的政务服务新范式,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积极推进“玉事好办·玉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改革,玉小智上线以来,日均处理咨询达5000余次,占政务服务总咨询量的70%以上,准确率98.8%,大大提升了便民服务质量,提高办事群众的满意度。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我们创新推出“AI+上门服务”模式,如兴业县高峰镇组建9支“红色先锋队”,携带人脸识别设备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服务。86岁的甘阿婆子女远在外地,队员们上门后耐心引导她完成点头、眨眼等动作,仅用2分钟就完成认证,今年以来已为3600余名老人提供此类服务,实现特殊人群“应认尽认”。 在重点领域改革中,AI赋能效应持续凸显。作为全区首个“医保+DeepSeek”融合试点城市,我们开发的医保智能审核平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覆盖门诊、住院全流程的病例智能评审模型,实现医保基金使用合规性精准审核,减少人工误差、提升监管效率。项目建成后,诊疗关键信息提取的诊断准确率将稳定高于95%;针对过度检查、重复用药等不合理医疗行为的智能识别准确率可达92%;医疗质量评价准确率达85%。同时,单例评审时间大幅缩短,评审效率较以往提升80%,兼具经济与社会效益。同时,我们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在玉林市邮政一环北路营业所、邮政人民中路营业厅和金城商厦等便民服务点部署AI智能终端,市民就近办理社保查询、老年证申领等200余项业务。数据支撑方面,全市非涉密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率、电子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率均达100%,为AI应用筑牢“数据底座”。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面向东盟的香料出口、福绵牛仔裤、人工智能医疗领域场景应用、跨境水果交易等4个高质量数据集,开发东盟贸易AI审批模型;同时拓展AI在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的应用,让智能政务服务覆盖更多场景,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谢谢。 广西日报社记者:近年来,玉林市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实效。请问下一步,玉林市将如何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何里丹: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我们将在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深化我市营商环境改革: 一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再突破,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将以“办事不求人、规则最公平”为核心导向,持续深化“玉事好办·玉事不求人”改革,学习全国先进地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并结合玉林实际,谋划推出具有玉林特色的改革举措。聚焦“小切口”创新,指导县(市、区)和园区找准创新切入点,力争形成一批针对性强、见效快的“微改革”“微创新”成果,并加强推广应用。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聚焦要素、政务、市场、法治、开放五大环境优化提升,争创全国一流、广西前列的营商环境。建立营商环境“服务管家”机制,主动联系、走访企业,做好规划、政策、资源、产业、项目、场景对接与服务,做到“企业有呼、我必有应”,切实提高企业服务精准性和实效性。 二是在要素资源配置上再突破,打造更具支撑力的“市场环境”。我们将积极落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各类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优化政金企对接、产销对接、要素保障三个常态化服务机制,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快享快办”,为企业用地、用林、用能、用工、金融等提供优质高效的要素保障。在用地用林用能保障方面,聚焦玉商玉工回归提档升级、重大项目加速落地的现状,强化集约节约导向,通过“腾笼换鸟”等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优化审批流程,保障产业、项目的需求。在劳动力保障方面,立足我市作为人口大市、劳务输出大市的实际,同时瞄准产业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机制。同时,依托玉林本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校企合作,围绕玉林产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精准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在金融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结合我市中小微企业众多、特色产业融资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信贷产品与企业需求的适配性。用好用足金融惠企财政贴息政策,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助力玉林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上再突破,打造更具保障力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将以《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的全面实施为契机,深化法治玉林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持续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检查扫码入企,优化“综合查一次”,推行多个行政机关同一时间、针对同一执法对象开展联合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让企业家在玉林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上再突破,打造向海图强互利合作的新高地。抢抓“向海图强”战略机遇,紧密结合我市作为南方沿海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通道的区位优势,加强与RCEP其他成员国政策、规则、标准对接和服务贸易合作。发挥我市作为广西最大的侨乡优势,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玉林海港码头功能,抓好口岸开放、保税物流等工作,舞起龙潭产业园区“龙头”,壮大三大千亿临港产业,加快推进“玉商玉企玉品出海”,打造“资源在海外、生产在玉林、市场在全球”的开放新格局。同时,我们将搭建多元经贸平台,放大会展经济的乘数效应。市场化运作好玉博会、药博会、香博会,积极支持并组织企业参与广交会、进博会、消博会、“桂品出海”“玉品出海”等重要的展览以及经贸活动,全力协助企业拓展市场、争取订单,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汇聚玉林、共创未来。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陈访虹: 由于时间关系,记者提问的环节到此结束。各位媒体的记者朋友,如果需要更进一步了解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工作的有关内容,请会后与市营商办联系。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