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记者从玉林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获悉,玉林市近年来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深化法治保障、改革创新与要素供给,持续擦亮“玉事好办”营商环境品牌,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玉林已连续11个季度在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一,连续4年稳居全区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第一方阵”,并连续6年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今年7月1日,《玉林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正式实施,这是玉林首部专门针对营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围绕要素、市场、政务、法治、开放“五大环境”推进制度创新。该规定以立法形式设立每年11月1日为“玉林企业家日”,11月1日至7日为“玉林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标志着玉林营商环境建设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
在政务服务方面,玉林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大力推进“玉事好办·玉事不求人”改革,围绕流程优化、服务升级、数字赋能、诉求速办四大方向推出40项具体任务。通过推行“分阶段”办理建筑许可等举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压缩94%;不动产登记实现“一次收缴、自动分清”。此外,玉林建成广西首个AI政务服务应用集群,749项事项实现“智能导办全覆盖”,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9.78%。
要素保障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玉林将“玉商玉工回归”作为“一号工程”推进,截至10月底,全市累计引进玉商回归项目747个,总投资1377亿元,带动9万余人回归。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突破47万户,稳居广西第二。在人才与金融支持方面,玉林打造“福绵裁缝”“香药师傅”等劳务品牌,为特色产业输送人才超10万人;通过政金企对接活动促成授信超270亿元,惠及2216户市场主体。
数字化转型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玉林以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人工智能+”在重点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玉柴股份获评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福绵区建成广西首个服装3D数字化设计中心。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1个,累计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6家。
玉林还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通过设立“玉商日”、实施“金凤计划”、打造“岭南美玉学堂”等举措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在全区率先提出政商交往“十个鼓励、十个不准”正负面清单,并成功举办“携手同行 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大会,持续提升玉林对外合作能级。
下一步,玉林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玉事好办·玉事不求人”改革,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玉林成为投资兴业的沃土、创新创业的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