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焦点] 北流有座百年文化大观园!你去过几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f40fc316089fc705a0d8f19287a0889.jpg

▲扶阳书院全貌。


眼前的这座独具岭南特色的明清风格书塾建筑位于北流市白马镇政府大院前它是一座百年古书院扶阳书院作为明清以来北流古书院目前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至今仍然书声不绝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db14895555d7e40803629e77fc269f9a.png 扶阳古书院

修缮一新的扶阳古书院,古书院正门、门额和门联均为大理石石刻,门额上书“扶阳书院”四个黑色大字,苍劲有力。左右配以“扶舆钟淑气,阳德启文明”八个鎏金大字对联,对仗自然工整,立意高远,落笔遒劲。门额和门联皆是正楷书法字体,古朴浑厚,可惜何人所写,已无法查考。



6f6a61c7fb28804143db5497aa65f2c1.jpg
▲扶阳书院正门。

越过大门后面的屏风,便到了二座大堂。大堂正中由几根大柱支撑着,古朴而厚重。大堂前后重廊及四周墙面,开设有红色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家风文化、书院文化、宫灯文化等展览长廊,文化气息浓厚。


穿过二座大堂,便是头座。头座正厅,是书院国学堂,“国学班大讲堂”在这里开班授课,为国学爱好者讲授《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进入国学堂,就仿佛有朗朗的读书声萦绕耳边。国学堂正面墙上,是一幅孔子行教像,圣人先师笑容可掬,慈祥地凝望着来者;行教像左右两边,分别写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个大字,这是儒家提倡的伦理准则和传统美德,是待人接物的准则。



35135a0fa2a62b400c00b14439c7a18d.jpg
扶阳书院精美的彩绘花色。

纵观整座古书院,院舍砖木结构,屋顶覆瓦,翘角飞檐,脊饰华丽。墙上刻画的花鸟虫鱼、云彩龙凤栩栩如生,手绘壁画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明清风格书塾建筑

白马镇位于北流市东南面,东与广东省信宜市高坡镇相邻,南与广东省高州市荷花镇接壤,西与清湾镇交界,北与平政镇相连。


白马镇古称扶来,以该地有扶来水而得名。白马、大伦、扶新三镇合称“大扶来”,又称“老扶来”。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扶来县,治所在今白马圩,以扶来水名县,归属岭南道南扶州(后改称窦州),州治在今广东信宜镇隆。唐总章元年(668年),扶来县属东峨州,后改属温水郡、禺州。宋开宝五年(972年),扶来县废止,并归入北流县。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划为北流县16个里之一的扶来里,辖现白马镇、扶新镇、大伦镇、沙垌镇以及平政镇的石梯村、上梯村等区域。民国初期沿袭清制,1932年—1949年设扶卞区,辖13个乡、126个村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扶来区、白马公社、白马乡。1987年,白马乡改为扶来乡,并分出扶新乡;1990年10月,扶来乡改名为扶来镇;1991年9月,扶来镇改称白马镇;1996年5月,从白马镇分出大伦镇。从此,“大扶来”一分为三,为今白马、大伦、扶新三镇。


扶阳书院位于白马圩,现白马镇政府大院前。


宋末以来,特别是元代至明清时期,大批中原汉人为了躲避战乱南迁,后由闽、粤、赣等地一路西行,来到扶来(白马)。扶来(白马)这个土著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蛮荒之地,随着中原文明的植入,逐渐汉化,成为大汉民族和中原文化新的生长点。扶阳书院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气候中诞生的。


据了解,清代光绪9年(即公元1883年),扶阳书院在当时本乡士绅谢景昇、李仁成、梁观光、陈士纶等倡议下始建。当时书院为岭南特色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院屋三座,头座七开间,左右重廊,并专设藏书楼一座,四周筑墙合围。屋顶翘角飞檐,脊饰,院内墙头、檐下和屏风门有手绘壁画状元及第、龙吐玉书等30余幅,均为明理求学、耕读传家、习读向仕、修身养德等内容。



文化大观园

“耕读传家”曾是古人最理想的读书、生活境界。扶阳书院远离县邑,正好是传承耕读文化最好的载体。


在明清两代,浓郁的书香之风使北流诞生了起潜、养正、天一、铜阳(抱朴)、经古、扶阳、六里、陆阳等书院。“导士民于礼乐,开士子之茅塞”,曾几何时,古书院有着至高的荣耀,它们令邑内士人、群贤毕至,人文蔚起,也使北流文运大振。对北流历史文化研究颇深的已故的覃富鑫先生,曾撰文称清代的乾嘉两朝是北流文化的“美玉时代”。我想,大批的书院应运而生,便是北流文化教育在当时盛极一时的见证。



2d4b8e1c5d5fb150fe6c89b11cd39491.jpg
▲乡贤文化展廊。

倡建扶阳书院的头人谢景昇,为扶来里睦雍谢族名士,廪贡生,在民国版和解放后的《北流县志》均有载述。除了倡建扶阳书院,谢景昇还倡修城隍古庙,在自家办精舍授学,桃李芬芳。


1905年9月,有大臣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于各地县邑里团遍设蒙小学堂 。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扶阳书院也因此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高小学堂。


1929年,北流一名扶来士绅认为该院房屋陈旧不堪,不符合校舍规制,于是拆除后楼,改建为西式洋楼风格阁楼两座。


解放后,扶阳书院窄小的校舍因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后改造成为乡镇政府的办公场所。与此同时,政府兴办了白马小学和白马中学。


1984年,北流县人民政府将扶阳书院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对扶阳书院进行部分修缮。2013年,因古书院年代久远,经历了130多年的风风雨雨,昔日风光无限的古书院木朽墙残,檐瓦壁画屏风陈旧褪色,屋顶多处破损漏水,“扶来”三镇民众要求抢救修复扶阳书院呼声日高。白马镇党委、政府顺应民心,向社会各界发出募捐倡议,筹资重修书院。一时间应者云集,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募集到资金160多万元。白马镇党委、政府聘请国内专业古建企业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扶阳书院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整体修缮,使这座百年古书院重焕光彩。2015年,白马镇党委、政府再次根据古书院木刻原貌图,投资39万元恢复前门和院墙,并在右侧建停车场。


再度重修的扶阳书院,恢复了学堂原貌,摆放了孔子像、古书桌、古书架和《论语》《大学》《中庸》《千家诗》《学记》《增广贤文》《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文化书籍,并在古书院中开展经典文化教育活动,如《弟子规》诵读、开笔礼、拜孔仪式、传统文化讲座、古乐会等,以经典文化浸润童心,使这个粤桂边上曾经声名远播的扶来古镇多了一份书香,倍添历史文化的厚重之感。除在院屋内开设国学文化展厅之外,还增加了乡贤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开设“藏书苑”“阅览室”“曲艺室”以及扶来乡贤文化研究会办公室等,使扶阳书院成为一座展示国学文化、乡贤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展馆。


202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老区专项转移资金支持下,扶阳古书院又开展了一次大规模文化建设。白马镇组织人员整理挖掘该镇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白马镇红色文化传承馆、北流乡贤文化展廊、北流民俗文化展廊、家风家训文化展廊,并借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灯,展示多种文化,使这座百年古书院成为展示红色文化、乡贤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家风文化、书院文化、宫灯文化的“文化大观园”。



至今仍然书声不绝

59fdf7b7f18d2b1978e1bdbb5fa9de2a.jpg
▲扶阳书院一角。

早在2020年,白马镇乡贤便取该镇扶阳书院之名成立了北流市扶阳教育发展促进会(简称“扶阳教促会”),“扶阳教促会”以“为兴教育人事,助学子成才俊”为宗旨,为白马镇学子开展奖教助教奖学助学活动。“扶阳教促会”办公地点设在扶阳书院内,成员由白马镇籍的海内外乡贤、杰出校友及热心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自发组成,资金也全部由他们捐助。目前“扶阳教促会”收到捐赠资金已达145万元。2021年和2022年,已举办了两届白马镇奖教奖学颁奖大会,向优秀园丁和优秀学子发放奖勉金36万元。


扶阳书院作为明清以来北流古书院目前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至今仍然书声不绝。白马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来人才辈出,受扶阳古书院浸润影响而成才的学子数不胜数。如今的白马镇,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崇文重教的传统,读书风气浓厚,乃至成为今天北流文化教育的一个重镇,我想也应该得益于这所百年古书院的灵气。




db14895555d7e40803629e77fc269f9a.png
db14895555d7e40803629e77fc269f9a.png
db14895555d7e40803629e77fc269f9a.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