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案例强震慑,拧紧作风建设弦
典型案例是警示教育的“清醒剂”与“活教材”。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需深化以案说德、说纪、说法、说责,深入剖析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典型案例,以“案中人”教训、“案中事”镜鉴,直击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发挥警示震慑、敲钟明纪之效。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新时代“赶考人”,应主动投身警示教育,将自身与职责深度融入其中,通过聆听案例解说、观看警示素材等沉浸式体验,以违法违规违纪案例为镜,在对照反思中明晰行为边界,辨明“可为”与“不可为”。从典型案例中剖析根源、汲取教训,自警自省,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为日常言行准则,让党的作风建设入脑入心。以典型案例敲响自律警钟,使严作风、强担当成为思想习惯与政治自觉,校准思想航向、绷紧作风之弦,做作风建设的清醒践行者,确保见行见效。 回复:
案例如钟,声声醒魂;作风似弦,时时紧绷。以案为镜,照见“红线”;以学正心,筑牢“堤坝”。赶考路上,清风作伴,方能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作风从严,抓住作风建设重点,锲而不舍纠治“四风”,重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狠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年接着一年抓,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抓常态长效,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我们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和劲头,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成惩治不正之风的监督压力。新征程上,作风建设要继续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抓常就是经常抓、见常态,抓细就是深入抓、见实招,抓长就是持久抓、见长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坚持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深化整治、见底见效,就能一步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 当前,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本次学习教育明确要求,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既是新时代驰而不息正风肃纪的鲜明特征和有效做法,也是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有力保障。
从严以终,保持耐心,一抓到底。十多年来,我们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和劲头,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推动党风政风社风焕然一新,党心军心民心高度凝聚。但也要清醒看到,“四风”问题顽固复杂,防反弹回潮、隐形变异任务依然艰巨。作风痼疾该如何破解?答案是保持定力,以不变应万变。紧盯不放、寸步不让,对享乐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对隐形变异新动向时刻防范,以铁的纪律持续狠刹歪风邪气。
八项规定已经成为新时代管党治党的“金色名片”,必须倍加珍惜、不断擦亮。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定能抓出常态长效,让清风正气充盈中华大地。 我们党经常告诫,党员干部必须守住交往关。很多优秀党员干部,比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等,能够善于辨识人,交的皆是真心朋友,鲜有利益往来,故能保持廉洁操守,享受交往之乐。然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来看,他们有的交往无度,什么人都敢交,导致身受“围猎”,被他人左右;还有的认为“朋友多好办事”,处处搭天线、入圈子,结果违反党纪党规,丢了政治前途。
交往之美在简朴、在清爽。党员干部大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在社会交往中稍不注意,很容易迷失方向,也可能被他人利用。因此,党员干部交朋友既要有界限、有规矩、有节制,还要讲政治、讲原则、讲党性,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恪守共产党人的交往之道。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大力纠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有力震慑。这些问题背后,暗藏着权力寻租、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等潜规则。纠治,就是为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
潜规则是暗地里通行的不成文规则,大多涉及利益输送、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的形象,扭曲颠倒价值标准,与良好政治生态相悖。如果任之大行其道、潜滋暗长,将使正气不彰、邪气不祛,进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侵蚀政府公信力,破坏党的执政基础。
破潜规则,破是主导,是关键。“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要铲除其生存土壤,就必须用过硬的措施、管用的办法,破除权力运行的“暗箱”,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严惩违纪违法行为,依规依纪依法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明规矩每前进一分,潜规则必然后退一分。让明规矩枝繁叶茂,潜规则偃旗息鼓,风清气正的大气候必会历久弥新。 古人提倡暗室不欺,慎独为要。《重订增广贤文》里讲:“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意思是说:不因为人人看得见而表现自己的节操,不因为别人看不见而堕毁自己的德行。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纪守法。
《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说,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面对诱惑,要做到不迷失、不动摇,关键在于慎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绷紧“自律”这根弦,坚守住“内心的律令”。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不欺,就要多问问自己“对不对”“能不能”“值不值”,时刻告诫自己“举头三尺有纲纪”,自觉在内心深处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无论“冥冥”还是“昭昭”、“独处”还是“群处”,始终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不“堕行”、不毁节。
以案促学、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警示教育作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重要举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对纪律的敬畏之心,提高党性修养和拒腐防变能力,持续营造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把《条例》作为自我约束的戒尺和监督执纪的准绳,强化警示教育,养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政治标尺是否校准,始终做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组织观念是否树牢,始终做到信赖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廉洁防线是否坚固,始终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群众立场是否站稳,始终做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履职尽责是否到位,始终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要以案为鉴、反躬自省生活作风是否端正,始终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向上向善。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大力纠治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有力震慑。这些问题背后,暗藏着权力寻租、圈子文化、山头主义等潜规则。纠治,就是为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
潜规则是暗地里通行的不成文规则,大多涉及利益输送、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违纪违法行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的形象,扭曲颠倒价值标准,与良好政治生态相悖。如果任之大行其道、潜滋暗长,将使正气不彰、邪气不祛,进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侵蚀政府公信力,破坏党的执政基础。
破潜规则,破是主导,是关键。“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潜规则看起来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听起来悖情悖理、却可畅通无阻,成为腐蚀党员干部、败坏党的风气的沉疴毒瘤。要铲除其生存土壤,就必须用过硬的措施、管用的办法,破除权力运行的“暗箱”,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严惩违纪违法行为,依规依纪依法深化党务政务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不破不立,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立明规矩,以正压邪。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中央八项规定,党中央还制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一批作风新规,作风建设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制度中。明规矩能不能立得稳、管得住,关键看执行。党员干部要把严守党的纪律规矩、循法律法规而行融入思想和血液,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各级党组织要以一寸不让的态度,分毫必争的决心,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形成强大的纪律震慑。
明规矩每前进一分,潜规则必然后退一分。让明规矩枝繁叶茂,潜规则偃旗息鼓,风清气正的大气候必会历久弥新。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出自南宋朱熹《中庸章句》,意为不为一点私心蒙蔽自己,不为一点私欲牵累自己,以此告诫人们要公私分明。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处理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以崇公去私为重要的价值取向。《礼记·孔子闲居》中,孔子和弟子们曾讨论道德修养问题。子夏问为政者怎样才能修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回答说:“奉三无私,以劳天下。”“三无私”就是天无私、地无私、日月无私。三国时曹植在《白马篇》中写道:“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正是古时壮士捐躯为国、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
对于为政者来说,“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带着私心去看问题,必然会导致判断受阻、多有局限,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也必然会不防于小、私欲膨胀,最终跌入深渊。所以,先贤郑重地告诫后人:“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能否做到秉公去私,是检验为政者胸襟格局的试金石,也是照鉴王朝兴衰成败的镜子。
党员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自觉忘却小我、追求大我,反而能在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进程中成就真正的自我。公私二字虽在一念之间,但摆正二者位置却是毕生之功。 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党员干部不断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的青春密码。生逢伟大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时时叩问初心、日日三省吾身,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时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底线,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本色。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越是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充满期待,越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越要踏实做事、低调做人。要强化权力监督和纪律约束,做细做实经常性监督,既管行为也管思想,既管工作圈也管社交圈,从严管理教育,严明纪法要求,使纪检监察干部习惯在严之又严的氛围中工作生活,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牢记“正人先正己”,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以铁肩担当职责,以纪法自警自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 (一)加强机关党的纪律教育是机关职能定位的实践要求。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机关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必须加强机关党的纪律教育,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确保全党目标一致、团结一致、步调一致。
(二)加强机关党的纪律教育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迫切需要。党和国家机关是政治机关,也是执行机关,更是服务机关,体现党的宗旨、展示党的形象。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强不强,作风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加强机关党的纪律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着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页:
[1]
2